>
讯息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优秀青年教工风采展:王海花
2017年05月10日 11:01  点击:[]

【按】为表彰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工作中涌现出的一批业绩突出、甘于奉献的青年先进个人,校党委决定授予杨海波、刘庆立、王海花、郭改慧、陶兴旺、任斌等六位同志陕西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工”荣誉称号。现开设【优秀青年教工风采展】专栏,展示他们的实干风采和榜样力量,希望全体师生见贤思齐,锐意进取,为落实我校“十三五”规划、奋力“追赶超越”、推进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育部留学回国精英、加拿大UNB大学博士后、英国Bath大学访问教授、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第一届陕西省青年化学奖获得者、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校学术骨干和优秀教师......头顶的光环羡煞旁人,王海花却是以平常心看待。她的身上没有半分焦躁之气,有的只是年月悠久沉淀下来的从容气韵,展现的是科研工作者特有的飒爽自信。

2006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十余年的工作岁月里,她一直坚守在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育第一线。她在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3年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第一届“陕西省化学优秀青年奖”,同年被评为“陕西科技大学优秀教师”。

科研是源 教学是流

不管身上的头衔有多少,王海花始终牢记她是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站在三尺讲台上,她时刻铭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课堂上她用最充沛的热情,将每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课下,她主动与学生互动,从课本上的知识到生活中的趣事,广而谈之。正是她的这种亲和力、感染力,使得她教过的学生拥戴喜爱她,也使得她教的课程考试通过率常居学院优秀之列。她秉承“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的理念,巧妙结合科研与教学,以期激发学生的创新力、科研力和协作力。她指导本科生团队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分别获陕西科技大学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指导4名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她的“四结合、四层次”新型工科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荣获陕西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总结自己从教多年累积的经验,迎合学校教学现状和学生的普遍情况,为学校和学院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她主动参加学院的学科学位点评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并为这些工作的圆满结束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和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验收工作、陕西省应用化学和有机化学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等,工作中,她不仅仅只是一个独立个体,更是一个建设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表现出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敢拼肯干”的形象深入人心。取得突出工作业绩的同时,她也获得了组织及同事的认可与信任。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坚持自觉学习党章、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并进行深刻总结,深入思考,积极投身到教学科研工作之中。2016年,她荣获陕西科技大学BET体育365投注官网“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潜心研究 成果显著

“技术唯有搬下高阁,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正是由于深知这句话的重要意义,她在环保型功能高分子科学研究这条道路上,一直竭尽所能地将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以求研发出来的产品能真正地服务社会。她与成都印钞公司合作开发了特种纸专用表面处理剂,解决了行业关键问题,使人民币这张国家的名片达到国际顶尖水准;她与成都金鼎安全印制有限公司合作研制了系列可降解纸基导电材料,用于替代传统的导电改性塑料,有效缓解了塑料污染对环境带来的压力,实现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造纸工业的目标,不仅提升了传统纸业竞争力,还拓宽了其应用领域;她还与长庆油田合作开发了系列低渗透油藏二元驱体系,显著提高了石油采收率和产量,为地方经济带来了收益;她更是与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系列无溶剂聚氨酯复合涂料,该产品不含VOC,固含量高,性能可与溶剂型产品媲美,具有优良的社会经济效益。

她说:“我的梦想就是自己研发的产品对百姓有利,不损伤人们的健康。”她与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环保涂料实现了她的这一梦想。她表示:这种涂料不含任何有机溶剂,能真正做到完全对人类无害。众所周知,在房屋装修使用的许多家居材料中都含有诸如甲醛、甲苯此类的化学物质,环境卫生及人类健康都深受其害。“要把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从源头上切除,才能真正做到环保安全。”关注环保事业、致力于环保方面的科学研究,她在环保家居产品的研发道路上孜孜不倦坚持了十数年时间,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自豪的同时,也足够忘却往日查阅资料、埋首科研的辛苦。拥有坚毅与责任感,她在科研道路上一往无前。

多年来,作为科研负责人,她主持科研项目16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厅局级以上项目7项,项目成果转化10余次。作为主要研究者,她多次出色地完成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她的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奖励,其中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陕西省专利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咸阳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批中国发明专利16件,美国发明专利1件,4项专利技术在企业得到成功转化。她还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文章1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3余篇,一区论文2篇。

勤学苦修规划未来

在科研探索中,失败是家常便饭,但王海花会注意到失败之外的风景,从而得到一些不同的东西。她大方地谈及自己曾经遇到的困难:“在我读博期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课题。但是大半年里我的工作却没有任何进展。”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时间何其重要。所以她一度认为那大半年时间里自己是失败的。“在科研工作中,每个人在任何时刻都可能会经历失败,只有在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不再失败,这样才能走向成功。所以我没有轻易放弃我付出大半年的时间和精力。”经过几个月的不眠不休,刻苦钻研,她的团队终于不负期望,研发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样品。每历经一次失败,收获一份成熟,她都会有所感悟。那一次,她总结:自信且坚持,乐观且果敢。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这样就有利于感染身边的人,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谈到成功的秘诀,她说自己一直都有规划自己的短期未来。每达到一个高度,每获得一项新技能,就意味着要制定一个新的目标,这样才能让自己始终处于进步之中,不致放松懈怠。大学期间学生的空闲时间较多,她建议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制定一些想要达到的小目标,以此激励自身。她最想感谢她的导师们,在她读博进修期间,遇到学习研究的瓶颈期,他们给了她诸多帮助。导师们曾建议她要懂得取舍、要学会培养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纠结某一方面而失了对全局的考虑......这些中肯的建议成了她当时及后来的工作生活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生活有多长,王海花就会带着梦想和热情在她的科研教学路上走多久。她所经历的苦痛,正在浇灌她的成功之花。“虽则辛酸,甘之如饴。”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所需要的,追求成功的态度和激情。

 

                                                      (转自校园网)

上一条:我院召开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 下一条:我院大力加强学风建设,考研率创近年新高

Baidu
sogou